张老汉状告二苟拖欠12000元的杉木货款纠纷案,从起诉、开庭、宣判整整折腾了近半年。拿到判决书后,老张满以为在规定付款期限内,二苟会主动将款交来,然而期限超过10天,不见二苟动静。张老汉急了,于是拿着申请执行书找到法院执行局袁局长,陈述申请理由,说明老伴患糖尿病需钱用的事实,要求尽快执行。 袁局长接到申请书,安慰张老汉,让他放心在家等消息,同时让局里马上立案,尽快将款执行到位。谁知,执行局干警先后去二苟家三次,均未看到二苟,留下执行通知,也不见二苟到院,二苟在执行人员面前玩起了“躲猫猫”。
眼见又过了一个多月,老伴在张老汉耳根嘀咕:“如今办事你想不拉点关系,送点礼,现成拿到12000元,哪有这么容易的事?”张老汉是见过世面的人,认为现如今,不来点“那个”,办事确不能顺风顺船,不然申请这么久了,执行局为啥不帮我去执行呢?
于是,张老汉在亲戚家借来2000元用一牛皮信封装好,从乡下乘车来到富苑小区,这是他早探到的地址。门卫问老汉:“你找谁?”老汉说:“找袁局长,请问住哪?”,门卫答道:“三幢二单元三楼右户”。张老汉登上三楼,按响门铃,只见一60岁开外的老孺将门打开,张老汉问:“这是袁局长家吗,他认识我,请你交个封信好吗?”,老孺笑笑说:“是我儿子,进来坐坐吧?”张老汉将信封交给她,连连说:“不坐了不坐了”,似乎做了亏心事,急急地离开了小区。
傍晚袁局长回到家,母亲将信封交给他,并说是一老汉送来的,让你尽快帮他把事办好。袁局长搜肠刮肚也想不起有个什么老汉让他帮忙办事,再说,该办的事也不需送钱呀!次日上班袁局长把2000元交到单位纪检组刘组长手中,并说明情况。
再说,法院执行局干警在多次找不到二苟的情况下,经探听,二苟母亲中秋日正是70岁生日,既是传统佳节,又是母亲寿辰,料定二苟准会回家。袁局长亲自布置四名干警中秋前一天晚上蹲点“守株待兔”。
果然,晚上10点半,只见二苟背着行李包从“的士”上下车,干警们围上去逮个正着。将二苟强行带到法院后,二苟看到再不履行是逃不过法律惩罚的,他既担心被拘留失面子,又担心错过母亲生日得个不孝之名,只得乖乖地把存折交与执行局并告知密码。原来,二苟不是还不起货款,他是欺乡下人老实,拖得一年是一年。
执行干警中秋过后,电话通知张老汉到法院领款。张老汉从干警手中接过12000元和1000余元的利息,内心无比激动,一个劲地说:“这笔钱拖了三年了,不是法官,我怎么也讨不到,真是帮了我的大忙啊。”
张老汉拿钱回到家中,告诉老伴不但本金收到了,还收到了利息,老伴在高兴的同时,不忘告诫老汉:“日后办事,不要死脑筋,不转弯。”老汉想想也是。
就在张老汉余兴未尽,称赞老伴出招中的的时候,卫生局纪检组刘组长找上门来,问明情况后,将一牛皮信封交给张老汉。刘组长严肃地批评了张老汉,要他今后不再这么搞了,还说本来可以没收贿款,看在张老汉是农村老人,办事心切,法律知识少,决定教育、退款。张老汉唯唯若若,头如鸡啄稻谷,连连称是。
原来,居住在富苑小区的有两个袁局长,一个是法院执行局袁清如局长,另一个是县卫生局袁炳泉局长,袁清如住二幢二单元三楼,袁炳泉住三幢二单元三楼。那天,张老汉去找袁局长,门卫误认为是找袁炳泉局长,便让张老汉去三幢找袁炳泉了。
缘由弄清后,张老汉夫妇非常自责,感到深深的内疚。他觉得错怪、误会了法官,更误会了袁清如局长,为表示敬意,他做了面奖旗,上书“情系百姓”送到执行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