添加收藏 / 设为首页
感谢您光临芦溪县法院网,您是本网第 位访问者。 今天是:
首页 新闻中心 法院简介 审务公开 队伍建设 法学园地 案件快报 荣誉展台 法律法规 裁判文书 专题报道

当前位置: 法学园地 -> 业外作品

母爱无疆(散文)

作者:易新华  发布时间:2010-01-21 09:51:27


    母亲去世已近20年了,但她那慈祥的容貌却常常浮现在我的眼前,特别是那博大的母爱,深深地烙刻在我的心头,让我永远难以忘怀。

    母亲出生在贫苦的农村,她排行老三,不到一岁时,外公就把她送到安福县钱山乡做了谢家的童养媳。成人后,母亲在谢家生了两个儿子,由于旧社会的黑暗,缺衣少食,民不聊生,母亲生的儿子及丈夫先后被病魔夺去了生命,致命的打击,让母亲痛苦不堪。正在孤独无助之际,井冈山革命斗争如火如荼,在同伴的相邀下,母亲别离了伤心裂肺的钱山,毅然投奔了红军赤卫队。几年的斗争锤炼,母亲刚强起来,然而,井冈山第五次反围剿失利,红军主力在1934年10月被迫北上转移。失去与主力红军联系的母亲及同伴队伍,为躲避国民党队伍和还乡团的迫害追捕,在他人的介绍下,落脚大安山区,后和我父亲成婚。

    母亲再婚后,先后生了五个儿女,成人的只有我和一个姐姐、一个妹妹。正因为母亲失去了四个儿女,加上生活的磨难和出于女性的本能,她特别疼爱我们三人,处处时时呵护着我们,让我们在她那羽翼下成长感到无比的幸福。

    记得我儿时那些年,经常肚子痛,那时老家只有一个卫生所,从家里到卫生所有三里田梗小道,不管是刮风下雨或天黑之夜,母亲总是以她瘦弱的身躯背我上医院,诊脉、治疗,直到转危为安她脸上才抹开愁容。有一次,我患重病,直直地躺在床上不能吱声,家族都来看我,认为我难治了,母亲呼天抢地,死死地抱着我,叫我的名字,生怕死神降临我头上,见母亲豪陶哭泣,旁人无比同情。但命不当死,我竞奇迹般地活了下来。从此,母亲对我更是疼爱有加,不让我有半点闪失。

五六十年代,村民吃的生产队定粮,穿的是凭定量布票买布。我家五口人,每月口粮只有90斤大米,发的布票只能给一个人缝一身衣裤,那时割资本主义尾巴,村民家不能养猪,不能外出挣钱,没有副食品补充,赶上我们正长身体的时候,粮食总是不够吃。为了节省,母亲只好采用蒸钵饭,我和父亲四人的钵内总是多放一点米,她的少放一些,然后掺些萝卜、红薯丁入内,吃时滴点酱油,见母亲每天吃个半饱,我劝母亲也多加点米,她却说:“我在家活动少,你们吃长饭,要吃饱。”有一天,为了掺杂,母亲在一坟地旁拣了个碗大的死苗南瓜,晚上切成丁子置于饭钵。不料吃后第二日被人告发,弄得母亲遭批判,被关押。在大队房子中,我去“探监”,母亲置自己处境不顾,反而安慰我,要好好读书,不要贪玩,快快成长。置于穿衣,母亲总是补丁叠补丁,发的布票基本上让我们儿女们用了,她说:“你们上学,在学校人多,穿得太破了,让人看不起。”

    1974年,我结婚了,先后又生了两个儿子,我在单位上班,爱人教书,经常晚上要去学校备课、开会,看管孙子的任务就落在母亲身上。母亲没有文化,不会教孙子认字、画画。但她以慈爱的心,对孙子加倍照料,在外带回的一块薯片,一粒糖果,她自己舍不得吃,让给孙子吃。她常说:“我又见了一代人,照顾好了孙子,你们上班就安心”。在她古稀之年,仍念念不忘我这个儿子,为我操劳,遮风避雨,使我回忆起来,温馨之余,还真对母亲觉得有愧。

    改革开放以后,我家的经济条件逐步得到了改善,还建起了砖混的新屋,我心想,一定要使母亲年迈岁月安度晚年。谁知母亲却认为我建了房,有困难,还是舍不得吃好穿好,给她买件新衣,总是留在箱子里,说:“留着做客时穿”。有多次还帮人家挖草药,帮人治妇科病,得到15元钱拿给我补贴家用。

    尤使我难忘的是,1992年中秋后的一天,81岁的母亲已病入膏肓,那天,我背她坐在厅门口晒太阳,她拿着我的手,轻声细语地说:“你在法院工作,心要平,不要乱来,不要犯错啊。”你看看,她老人家离世前还不忘深深教育我,惦记我,其境界是何其的高尚。

    母亲,你对儿女,对他人的爱,我会传承下去,你在九泉安息吧。

编辑:芦研    

返回顶部 | 打印本页 | 关闭窗口
 最高人民法院 | 人民法院报 | 中国法院网 | 江西法院网
Copyright©2025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02278号-1 京公网安备110101001598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