建山村最近传出一条爆炸性新闻,说宁安法院主管民事的副院长陈刚被“双规”了,原因是受贿、徇私枉法。 俗话说,好事不出门,坏事扬千里。陈刚“双规”一事像插了翅膀,不到半月,传得沸沸扬扬,十里八乡家喻户晓。一些熟知陈刚的村民扼腕叹息:“多诚实的人都被腐败之风给毁了,不值啊。”
陈刚四十挂零,长得帅气,为人和善。九十年代初期,大学法律系毕业后他被分配在宁安基层法院工作。他从书记员、助审员、审判员一步一个脚印,到2002年熬到副院长的职位,主管民事线的工作。
陈副院长老家在建山村,父母是土生土长的乡下人,靠几亩耕地日出而作日落而栖地过日子。陈刚是独生子,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和喉管里的气。他自小聪明好学,是块好料,自念书起,成绩一直名列前茅。一九八九年,他以优异成绩被河南洛阳大学录取,分在法律系攻读,毕业后由组织安排到宁安法院工作。
宁安是一个外省县城,离陈刚老家相距100多里。平时他难得回一次家,随着时间的流逝,他父母人老了,病也多起来了,为了照顾父母,也为了照看自己的小孩,陈刚将父母接到宁安,全家过着平静的生活。
话说陈刚老家有个堂叔叫陈焕林,近几年做点茶油生意。除了将自家的茶油出售,还在山区收购一些挑着叫卖。说也怪“绿色食品”风行后,茶油由原来的8元一斤,提升到25元一斤。陈焕林的油生意做到外县市,也做到了宁安县城。
在宁安,老陈因是陈刚的长辈,往往会前去住上一两天,甚至贩去的油没卖完还会寄存陈刚住房一楼的杂物间,该住房居民也都知道此事。
然而,天有不测风云,人有旦夕祸福。一向生意做得风顺雨顺的陈焕林,却在宁安遇到了一件麻烦事。
2009年春节前宁安一个康辉建筑公司,为了给职工弄点春节福利,在陈焕林手上购买了500斤(装成25只塑料壶)茶油,含壶每壶500元,共计12500元。当时公司王经理说:“你是在这一带老做生意的人,目前我先付1万元,余下的2500元年后再付,明年我们再买你的,好不好?”老陈是本份人,遇到一个好买家,图个日后买卖,他二话没说,拿着10000元现金和2500元的欠条,离开经理办公室。
2009年农历3月,老陈去找王经理,要求他给付2500元。王经理慢条斯理地说:“据职工反映,你的茶油不纯,掺了调和油,这钱不能给了。”一个乡下农民在外地撞上一个强势的经理,不是对手啊。他懊恼地找到侄子陈刚说明情况,陈刚帮他分析说:“如果油存在质量问题,事情恐怕麻烦,除非你把那批油去质检所做个鉴定,才好说话。”无奈之下,老陈把存放杂物间的剩余油拿去宁安县质检所做鉴定,经检测,纯度达99.7%,符合标准。
老陈持检测报告再次去找王经理,王经理不予理睬,甚至说送检的油与出售的不一样。百般无奈下,老陈持欠条将康辉建筑公司告上宁安县法院。法院立案后通知康辉公司将购得的茶油送检,但康辉公司未照办。尔后,经过审理,法院判决康辉建筑公司在三日内偿还陈焕林茶油货款2500元并承担利息。
该案执行到位后,康辉公司经理却告了陈刚告一“黑状”,说陈刚与陈焕林是亲属关系,陈焕林送了油给他,行了贿,得到了袒护,陈刚绚私狂法。县纪委得到举报,电话通知陈刚到纪委办公室把问题说清楚。陈刚闻听,肺都气炸了,他说:“我们是亲戚一点不假,至于送茶油一事是无稽之谈,他是寄存,我老家父母仍有责任茶山,自己的茶油都吃不完,还要他的?至于本案,我并未插手打招呼,只事先告知他必须做检测,我怎么徇私,如何枉法?”纪委办案人员查不出名堂,只得让陈刚回院,要他正确对待。
谁知,陈刚才进纪委门,消息就不胫而走。有怀疑的,有观望的,有幸灾乐祸的,更有落井下石的,真是人上一百,形形色色。不怀好意的人加油添腊,说陈刚已被“双规”了。
事情往往这样,外面议论风风雨雨,自己还被蒙在鼓里。陈刚面对“黑状”心怀坦然,他全然不知道头上戴着一顶无形的黑帽,只是在本不大的县城遇上平时打招呼的人,有的有意避开他时有些狗吃粽子——不解。该年冬,陈刚回老家吃喜酒,堂伯见面问他:“听说你犯错,被双规了?”陈刚莫名其妙,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,他追问究竟后,让他啼笑皆非。